近年來機械產業景氣變化快速,考驗加工的準確性及彈性應變力,祥儀「以大帶小」進行智慧製造零件加工數位轉型供應鏈計畫,以智慧化生產為目標,提升生產效率,同時監測能耗,朝低碳轉型的方向前進。
微小齒輪,可以轉動全世界。很多人認識祥儀企業,是因為它的機器人觀光工廠,卻不知道它所生產的微小齒輪箱馬達市占率位居全球之冠。
就像鐘錶內部的零件一樣,尺寸從八公釐到幾公分不等的微小齒輪箱馬達,是許多產品傳動的關鍵,從家裡的掃地機器人、電動車門鎖、電動遮陽簾到美軍急救戰備鑽骨機,內部都能看到祥儀產品的身影。
祥儀副總經理蔡明翰指出,這次藉由經濟部「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」,全廠導入智慧製造,解決了祥儀一直以來的難題。
解決技術斷層,傳承老師傅經驗
然而,機械產業雖然在疫後仍有滿手訂單等待消化,但產業復甦力道不一,短鏈、缺工、通膨、原物料短缺等問題,都可能造成潛在危機。另一方面,高度客製化消費的時代來臨,如何因應少量多樣的訂單內容,成為企業存活的關鍵。
祥儀副總經理蔡明翰指出,這次藉由經濟部「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」,全廠導入智慧製造,解決了祥儀一直以來的難題。
過去,很多機械加工設備都由老師傅操作,製造技術依賴他們的經驗傳承,缺乏標準化的流程,經驗也不容易複製。但在導入智慧製造之後,只要將3D圖檔丟進軟體裡,就能自動生成加工的程式代碼,該選擇什麼刀具、加工元素、行走路徑,系統都能提出最佳規畫,而不是由單一技術人員來決定。就像從桃園到台北,導航會依據路況來選擇最佳路徑,「這個最佳路徑就是大家公認,可以降低加工成本,以及達到最高工作效率的一個方式,這次希望透過智慧製造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。」
蔡明翰認為,智慧製造最大的優點是,它解決了技術斷層的問題,「祥儀不再需要花個十年 二十年去培養師傅,新進現場人員在兩週內就能學會操作,訓練一、兩個月就能獨立運作。」過去累積三十年的產品加工經驗與技術,也可藉由系統收集、保存,提供新進人員進行傳承與優化。「將來不管是中國工廠或東南亞的布局,都可以很快開展,也不必特地從台灣派人到這些衛星工廠去進行培訓。」
祥儀攜手關鍵供應廠商進行數位化升級,透過供應鏈串流平台的建置,提升祥儀與供應商的協作能力。
落實精實管理,提升市場應變力
祥儀工廠智慧化的第一步,先整合現場較新的機台設備,並導入成𧙗精機的伺服上升式拉床。它的特殊機構設計可減少刀具震動,使刀具使用壽命增加20%,降低維護成本和生產停機時間,並提升能源效率達40%,符合低碳的產業趨勢。
在軟體架構方面,由上博科技提供製造營運管理(MOM)解決方案,不但可看到各項生產資訊,還包括刀具管理、機台管理、治具管理、全廠設備能耗管理等功能。祥儀總經理彭紹松表示,在導入生管分析與戰情室之後,廠內的生產進度、物料庫存、工單狀態、營運績效等關鍵指標都能即時掌握,也希望能結合上下游廠商一起完成智慧化導入。「以前客戶下單,需要三天才能回饋客戶消息,我們希望藉由智慧製造,最短在半天或一天內就能完成上下游的資訊統整。」
在本次計畫中,由益鈶精機、升亮實業、昌達精密及豐融精工等四家關鍵供應廠商率先進行數位化升級,透過供應鏈串流平台的建置,可提升祥儀與供應商的協作能力,因應市場的快速變化。特別是疫情過後,客戶要求的交期縮短,彭紹松認為,「信息流縮短有助於減少庫存,落實精實管理」。
秉持8S信念,轉動智能化生活
在政府計畫支持下,祥儀導入智慧製造,一次實現了工廠智慧化、能耗監測、供應鏈平台串流的目標。不但能提升決策效能,藉由數據變化判斷設備是否出現異常,還能進一步掌握產品的碳排量,滿足客戶對碳盤查的要求,有助於ESG環境面的管理。
明年第二季將在馬來西亞擴產,成為中國以外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工廠。面對景氣快速起伏,蔡明翰坦白地說:「其實我不擔心景氣不好,反而會擔心沒有新案子在談。」儘管目前不僅不缺新案子,內部的產品升級計畫也在持續進行,蔡明翰強調:「我們自己在執行開發情況,並不會受景氣好壞影響,未來三十年,我們也會保持這種心態,把能做的事情做好。」
以微小的齒輪為起點,祥儀自1980年創立以來,逐漸將馬達齒輪箱的應用擴增到汽車、工業自動化、家庭智能化、醫療、通訊等各個領域,希望可以傳動整個世界,轉動人類的智能化生活。
為了實現這樣的願景,祥儀提出管理上的八個S,組成像齒輪傳動般的企業商標——在高瞻遠矚的策略指引下(Strategy),建構TQM系統化/制度化的組織體系(Systematic Structure),以人為本的思維(Staffing),應用現在科學管理(Scientific Management),達到技術領先(Skill Leading),並整合祥儀集團供應鏈上下游團隊合作(SCG),以服務至上的精神(Service First),贏得顧客的認同與滿意(Satisfaction),超越顧客的期待。秉持著八S信念,四十多歲的祥儀將轉動新未來。